English

30万元难倒曙猿的进一步研究

专家呼吁基础研究资金来源应当社会化
2000-05-08 来源:生活时报 龙潭 我有话说

本报4月5日A3版发表的《曙猿化石研究表明人类远祖起源于中国》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这一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何?记者最近专门采访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齐陶研究员和郭建崴副研究员。

齐陶研究员长期从事古动物研究,他向记者透露,今年年初,法、缅两国科学家在缅甸仰光附近的旁当地层又发现了同科不同属的曙猿化石。他指出,高等灵长类的化石极难发现,这发现与江苏溧阳的“中华曙猿”及山西垣曲的“世纪曙猿”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它大大拓展了曙猿的地理分布范围。这表明,曙猿在4500万年前活动范围至少达到这三个地点所组成的大三角区域,因此在我国华南、西南一带还有发现这类化石的可能。他指出,曙猿是人类及其近亲猴子、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曙猿代表着低等灵长类动物向类人猿进化的过渡阶段,兼具有二者的部分特征,而且高等灵长类的特征明显,这叫做“相嵌进化”现象,它进一步证明了高等灵长类确实是从低等灵长类进化而来。

在山西和江苏两个地点主要发现的是曙猿的牙齿化石和部分踝骨、跟骨化石。齐陶研究员向记者展示了曙猿的部分牙齿化石,它看上去与蝙蝠牙齿大小类似。为了获得这些化石,科学家把一百多吨泥运到了北京周口店,先用好几种规格网眼的铁丝网筛去细土;再用水浸泡,一层层化开大的土块,一次次过滤;最后捡走沙子和其他杂物,留下化石。齐陶说,这种方法非常原始,但是受资金限制,是国内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

古脊椎所副研究员郭建崴在山西和江苏两个化石点都工作过,他说,要想进一步研究就需要获取更多的材料,材料只能靠野外发掘才可能获得。山西垣曲寨里村坐落于一块方圆百里的平原上。4500多万年以前,这里气候湿润,湖泊相连,树木丛生,动物繁多,继续发掘可能会有更多收获。江苏溧阳的曙猿化石点是目前亚洲唯一一个发现4500万年前哺乳动物化石的地方,继续发掘的潜力也很大。

曙猿的发现还带来了新的课题,比如,曙猿是怎么进化为人类的?是迁徙到了非洲进化为人类,再从非洲分散到世界各地,还是在我国所处的东亚大陆上持续繁衍,直到进化为人类?因为在曙猿生活期间,地球上正好有一个大的地质运动,就是“青藏高原成陆”。郭建崴目前新申请一个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目标是研究4000万年左右青藏高原成陆时的动物迁徙,以发现从曙猿到非洲法尤姆高等灵长类过渡的中间环节,建立起北非高等灵长类以及其它高等灵长类的系统关系。他研究的重点在广西、云南、贵州、西藏等地,郭建崴说,“尤其是西藏,如果能发现古人类活动踪迹,将会又是一个重大发现”。

齐陶与郭建崴同时也表达了他们的忧虑。齐陶说,江苏溧阳和山西垣曲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十来年,过去一是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援助,二是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工作才得以开展。山西垣曲的野外发掘极有潜力,有可能发掘出曙猿的头盖骨,但上一阶段的项目现在已经结题,没有后续资金接连开展野外工作,而野外工作是发现新材料的必须条件,也是培养科学精神的良好基地。在江苏溧阳的化石点发现的是一个化石群,共发掘出13目50多个种的哺乳动物化石,以小动物为主,有些动物与曙猿共生,如一种有袋类动物,大小与曙猿差不多,但目前除了曙猿外都还来不及开展室内研究工作,原因也是因为资金匮乏。

齐陶与郭建崴粗粗估算了一下,要把这两项工作持续下去,所需资金至少得30万元以上,而目前资金一点着落都没有;古脊椎所今年申报了二十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只有两项得到了支持。齐陶认为,基础研究光靠国家资助也不是个办法,研究资金来源应当社会化,国家有必要出台这类机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